新巴黎農場與海洋公園
新巴黎農場與海洋公園

二戰後香港出現戰後嬰兒潮,加上大批難民從中國內地湧入香港,令香港人口急增。隨後香港經濟起飛,娛樂事業在開始蓬勃起來,遊戲場及主題公園更先後在香港出現,其中一個就是四十年前開業的香港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可以說是幾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以前的海馬標誌深入民心。但在香港海洋公園興建之前,此處也是一個供人遊玩的地方,這個地方叫新巴黎農場。新巴黎農場於1950年代開辦,創辦人是商人謝德安。據當時報紙記載,這個農場在全球各地搜羅各種動物,包括孔雀、馬騮、天鵝、黑熊等,公園更是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園內還有餐廳、遊樂設施、中樂廳甚至麻雀屋,供遊人享樂。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港英政府有意興建海洋公園,最終於1971年收回新巴黎農場的土地,香港海洋公園亦於1972年動工興建,於1977年落成開幕,這個海洋主題公園亦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主題公園。

海洋公園初期是為參觀者提供觀賞海洋生物為主,還有登山纜車,以及殺人鯨和海豚表演的海洋劇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海洋公園更不斷擴充,包括增加機動遊戲,興建水上樂園及集古村。但到了九十年代,公園由的設施老化令入場人數大減,1998年一場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走向谷底,公園連年虧本。不過,有兩個人令瀕危的海洋公園起死回生,一個是商人盛智文,2003年7月他獲委任為香港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他在任期間引入各種特別表演及節目,並全面提升園內設施,為遊人帶來新鮮感。另一個令海洋公園起死回生的人是前特首董建華,他在任期間成功向中央政府爭取內地旅客以個人身份訪港,自由行旅客成為海洋公園的新客源。


本文取自《區區有故講》(明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相關主題:親親社區

相關單元:我的社區

相關內容:居所或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