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國安教育】《國家安全多角度》新書發布及分享會
【認識國安教育】《國家安全多角度》新書發布及分享會

2019年反修例風波為香港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亦讓大家明白到國家安全的重要,為了讓社會及學界對國家安全議題有更深入認識和了解,青識教育發展中心推出新書《國家安全多角度—全球個案大搜查》,並於今日(22日)舉行「《國家安全多角度》新書發布會及分享會」,近100名學者、校長、老師、辦學團體成員及青年領袖等參與。大會更邀請了多位重量級嘉賓,包括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博士、警務處前副處長任達榮、退休裁判官黃汝榮大律師,以及學者趙雨樂教授為大家解讀國安教育的重要性。


以病毒比喻國家安全

梁振英在致辭時以新冠病毒來比喻國家安全,他提出人們為了防範新冠病毒,於是會戴口罩、經常用洗手液、搓手液來搓手,消滅新冠病毒;而國家安全亦一樣,要有認識及防範的意識,正如感到有「中招」的病癥,馬上就要做檢測。

他指《國家安全多角度》這本新書發布,是想通過香港教育界,讓青少年朋友對國家安全有意識和認識;過去由於歷史原因,很多香港市民,包括青少年人對國家安全如何受到威脅,以及國家安全受威脅後有什麼後果,都沒有意識和認識,因此沒有防範,令香港很容易成為整個國家的國家安全軟肋,而隨著整個環球形勢變化下,香港社會要注意到這個問題。


國家是人類最大集體

梁振英又提到香港人對國家意識薄弱,而國家意識薄弱就會令國家安全意識薄弱,並指全球78億人每個人是一個個體,一個家庭是一個集體,一間學校是一個集體,而國家則是人類最大的利益集體。


梁振英:要確保香港不會成為國家軟肋

梁振英強調,國家與國家之間安全問題,是任何一個國家人民都要認識和高度警惕的問題,尤其是處於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除了要知道國家的本質之外,還要知道國家處於國際關係中的位置。他說:「中國不是加拿大、中國也不是新加坡,中國在今天的地球上和一些超級大國、西方國家的關係的基本性質是什麼,這個大家更加要注意。」

他在總結時指出,過去100多年的歷史造成香港人包括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普遍薄弱,因此要提升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而輸送國安知識工作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會繼續讓全港市民提高到需要水平,希望各界共同努力,尤其教育界、傳媒界,確保香港不會成為國家的軟肋。


《國家安全多角度》三大特點

國家安全教育自去年9月學年起,正式納入中小學課程,青識教育發展中心董事會主席鄧觀瑤在致辭時,提到青識教育發展中心是香港最早推出國家安全教育推廣活動的民間機構,有鑑於坊間教材及教學資源略顯不足,故特別編著《國家安全多角度》這本書給廣大師生作實用而有趣味的參考。他提到書中有三大特點,包括涵蓋國家安全十六個領域,有系統地介紹各領域的定義、要素、重要性等;搜羅全球逾七十個最經典、最新、最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可配合「點智識」網上教育資源庫中的視頻影片、聲音檔案等多媒體資源,成為一套多元化、多維度的國安教育教學及學習工具。

他直言「國安,才會家安、民安」,而書中內容緊貼國家和香港現況,同時放眼全球,希望可以讓香港青少年明白到國家安全與生活息息相關、並非遙不可及的概念,以鼓勵大家關注、認識及重視國家安全,為國家以至香港的繁榮穩定出一分力。


四位嘉賓分享國家安全範例

在場的四位分享嘉賓則以社會、網絡、經濟、文化四方面,分享對國家安全的認知與範例。任達榮講述國家安全中的社會安全,並以2005年12月發生的韓國農民在港連串示威為例,指出表達自由和維護法治之間要取得平衡,當表達自由去到一個極端並衝破底線時,作為執法者絕不可以容忍。

他又指,正正是韓農在香港帶出了激進的示威手段,香港示威者亦開始「有樣學樣」,例如2006年有民主黨黨員也在紅磡碼頭跳海以抗議徵收銷售稅。事件過後,有韓國傳媒因香港警方拘捕了約一千一百名韓國農民,故作出相關訪問,任達榮指當時已提出建議,「任何人去到其他地方,首先要了解當地的法律,遵守法律自然不會被捕。」


國外有關網絡安全的範例

黃汝榮分享時提到夏寶龍的講話中「外國勢力動亂香港心的不死」,形容這跟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特別是網絡安全。他又指出,在英國,寬恕恐怖罪行也是不對的,最高可判監禁5年,如果透過網上發布,更可判處監禁7年。

他相信只要有一個有制度式的方法教導學生關於國家安全的概念,便不會成為一個乏味的範疇,又認為只要教育者懂得表達,將話題說得有趣味,有信心可以令國安教育成為重要的必選科目。


經濟安全是重要課題

李浩然則談到,經濟安全對國家來說,是保障民生最重要的課題,並以過去發生幾次金融風暴,國際炒家追擊港元及韓泰貨幣個案為例,指貨幣大幅貶值會影響民生,因此維持金融安全穩定與國家經濟安全絕對是息息相關。他表示:「即使你很被動,想避開都避不開的,因為在國與國之間的安全內經濟安全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為何有貨幣,為何國家要保障貨幣和市民的經濟安全,就是從這裡而來。」

趙雨樂則以文化安全作例子,指漢服盛行正是呈現中國文化永遠保持一種上升的態勢,反映國人的文化自信,又指「在文化的層面我們是贏的」。事實上,文化能體現民族團結,提升國家身份認同以及對國家的認同,因而產生文化自信。

他認為,校長、老師等文化人都有很重要的角色,要將5千年的中國文化好好打造,而且要改變成為一個很實在、比較適切到現代形象的東西,從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擔任主持的青識教育發展中心執行董事張瑞蓮也表示,對於文化有一種認同,其實都是民族團結的力量所在,我們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掌握好文化安全,其實都是安國之本。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