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人口急增寮屋遍地
香港地少人多,居住問題一直困擾著香港人,昔日不少基層居民的棲息之所都是環境惡劣的寮屋區。 以往的寮屋屬於非法佔地而建的臨時居所,遍布港九新界。因為二戰後人口急增,香港曾出現許多寮屋區。上世紀四十年代末,...
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署的《南京條約》,是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也是清政府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的後果。 清中葉,歐洲商人向中國入口毒品鴉片,不但令中國的白銀外流,影響經濟穩定,而且令國民...
香港因鼠疫成疫埠
十九世紀末,香港出現一次疫情,短短四個月內就有超過2500人喪命。 1894年年初廣東省爆發鼠疫,隨後在同年五月香港確診第一宗鼠疫個案,後來鼠疫個案不斷增加,時任港督羅便臣宣佈香港為疫埠。由於當時華人社區環境...
上水巡撫街與清初歷史有關?
新界北區的上水有一段巡撫街,是當地原居民為了紀念兩位清代朝廷官員而命名的,當中更牽涉清初一段重要的歷史。 明代朱氏皇朝於公元1644年覆亡,但當時明朝遺臣及軍民仍在中國東南及西南地區反抗清軍,佔領了台灣的...
原為住宅區的啟德
昔日啟德國際機場是香港重要的對外交通樞紐,而香港的機場遷至大嶼山後,現今啟德部分地區已成為住宅區。其實啟德這個地方,最初的規劃也是興建住宅區。 1914年,商人何啟、區德等人組成「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向當...
大埔古時盛產珍珠
大埔在古時名為「大步」,早在唐宋時期就有人聚居,到了明代更出現了墟市,當時稱為「大步墟」,也就是後來的大埔舊墟。 大埔古時盛產珍珠,產量大質量高,深受當時統治者的喜愛。特別是五代南漢政權的末代皇帝劉鋹...
清初鎖國十三行壟斷中外貿易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鎖國政策,對外國來華貿易的商人有嚴格限制。 例如,乾隆年間清政府只允許「一口通商」,外國商人只能到廣州進行貿易,而且只能通過官辦商行進行貿易,這些商行被稱為「十三行」。此外,當時...
廣州的五羊傳說
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多年來都是省內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從開城至今有已超過2000年的歷史。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廣州又被稱作「羊城」,這個名稱來源於一個關於古代廣州城的神話傳說 - 五羊傳說。 五羊傳說有諸多版本,...
港珠澳大橋構思源於上世紀?
於2018年10月24日通車、連接香港、澳門及珠海的港珠澳大橋,是現時世界上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雖然港珠澳大橋是2009年先開始動工興建,但實際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這項工程的構思。 上世紀八十...
香港何時被納入中國版圖?
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也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那麼這個「自古以來」應從甚麼時候算起呢? 其實早於遠古時代,現今的香港地區已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包括在香港沿海部分地方出現石刻圖紋。而學界普遍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