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米到7000米 自主研發潛艇探索深海空間
從600米到7000米 自主研發潛艇探索深海空間

中國自主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新華社)


中國研製核潛艇工程1958年啓動,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在1970年下水,幕後功臣黃旭華卻隱姓埋名,家人以為他人間蒸發,直至1987年一篇關於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報道,才令他「浮上水面」,「失聯」30年的真相大白。

黃旭華因曾參與仿制蘇式常規潛艇,50年代被選中調往北京參與研究。當時新中國資源匱乏,連計算核心數據的計算機也沒有,黃旭華就用算盤和直尺,用磅秤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以最原始的辦法克服尖端技術問題,靠「自學自教」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

第一代核潛艇按設計極限,1988年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年屆64歲的黃旭華更親身下水,成功締造新里程。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動力潛艇的國家,現時以「長征」命名的核潛艇已發展至第18代 ,成為國際軍事戰略制高點。

另一個深海探索響噹噹的名字,是「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

在「蛟龍」之前,我國研制潛水器最深只能下潛600米。而從下潛幾百米到6,000米,美、法、日、俄差不多花了50年。有美國深潛技術專家認為,「蛟龍號」將起步目標設在7,000米,根本不可思議 。

本已退休、雙眼近乎失明的海洋裝備專家徐芑南接下任務,只花了10年,「蛟龍號」2012年成功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下潛7,062米 ,標誌中國可以探索全球九成九以上的海底。蛟龍號至今已成功下潛超過158次 ,而載人潛艇「奮鬥者號」在2020年成功到達馬里亞納海溝10,909米最深處,潛航員更可透過直播信號與地面對話 。

現時中國已擁有「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三台深海載人潛水器,還有一系列無人潛水器,實現了深海裝備技術發展的新突破和重大新跨越,體現了中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