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減泥沙 黃河水變清不再混濁
退耕還林減泥沙 黃河水變清不再混濁

黃河小浪底樞紐工程 新華社


黃河水變清不再混濁,以往可能是民間故事都不敢設想的情況。然而,「黃河清」的現象近年在黃河流域多處出現,「一河清水向東流」成為現今黃河的一道新景像。

古籍有載:「黃河斗水,泥居其七」。自古以來,因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影響,黃河河水含沙量極高,對沿河生態造成破壞之餘,還限制了沿河流域的經濟及基建發展。近年,國家投入大量資源,為黃河流域作系統性治理,相關措施包括在沿河流域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實現「綠進沙退水清」的目標。 例如陝西省有860萬畝流動沙地經治理後得到固定,年均混進黃河的泥沙量從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 

事實上,近年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治理水污染及保護水資源方面屢見成果。2020年全國地表水監測的1,937個水質斷面中,水質優良(I-III類)斷面佔83.4%,比2019年上升8.5個百分點;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主要江河監測的1,614個水質斷面中,水質優良(I-III類)斷面佔87.4%。 

國內各大河流、湖泊的水質不斷改善,讓人民賴以生存的水、土壤等資源免受破壞和威脅,成為維護我國生態環境的強大後盾。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