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形如馬鞍
馬鞍山形如馬鞍

1979年,政府批准發展馬鞍山,並作為沙田新市鎮擴展的一部分,自此,馬鞍山漸漸發展成一個擁有多個屋邨的住宅地區。2004年,九廣鐵路的馬鞍山綫通車,進一步加快該地區發展。其實,這個新興的新市鎮,昔日是一個位置甚為偏遠的郊區。

馬鞍山位於沙田的東面,位置雖然偏遠,但早在清代的著作對此地已有所記載。據清代嘉慶年間編撰的《新安縣志》所載:「馬鞍山在縣東八十里,枕東洋,形如馬鞍。」不難估計馬鞍山之名是源於此山的外形。馬鞍山有兩個山峰,主峰名為馬頭頂,高702米,是繼大帽山後新界地區的第二高峰;副峰名為牛押山,而主峰馬頭頂及副峰牛押山之間,恰好有一條弧線,山脊的外形就像一個馬鞍。

談及昔日的馬鞍山,便不能不提馬鞍山礦場。據了解,早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人已在馬鞍山開採鐵和鎢等礦石,到了1949年,一家叫大公洋行的公司開始在馬鞍山採礦,馬鞍山礦場更曾經是香港礦業的龍頭。直至1981年,大公洋行的採礦牌照期限屆滿,馬鞍山礦場也正式停產。


本文取自《區區有故講》(明窗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更多內容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