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在邊城】青海篇:綠綠無窮
青海是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天然寶庫。一束電纜把三種大自然饋贈的資源串聯在一起,讓青海清潔能源高效、及時地外送至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90後小伙子24小時候命,確保綠電源源不絕並引以自豪。 #青海 #香港 #港...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託孤
還未斷奶的藏野驢寶寶,雙腿畸形無法站立;尾巴反轉、患先天性心藏病的雪豹凌夏,經常走到遊客面前,對人類非常好奇⋯⋯住進青海省西寧市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的動物們,都有一個故事。無論是國家級保護動物,還是名不經...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青海文旅明珠
土生土長的鹽二代從茶卡鹽湖的清潔工成為景區的研學服務員,見證鹽湖由被破壞到恢復為美麗的「天空之鏡」,他的堅持沿自心中一份情懷。「湟魚媽媽」30年如一日,透過保育湟魚,維繫青海湖的風景如舊、生態如常。這份...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青海「名毯」
來自山西的80後薛婷在青海創業,發展與波斯地毯、東方藝術毯並稱為世界「三大名毯」的藏毯。她看中香港「超級連繫人」的角色,第一單生意就透過香港做成,「一飛衝天」將藏毯帶至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除了引入歐洲最...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穿越千年的「唐卡」
作為「藏文化百科全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唐卡在青海同仁市(熱貢)發揚光大。近年唐卡藝術走出深山、走向世界,離不開當今匠人的努力。唐卡大師娘本在當地土生土長,言傳身教「首先作為一個合格的人,再成為一個...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龍羊峽「漁庫」
龍羊峽水庫出產的「淡水三文魚」佔中國三文魚市場一半以上的產量。這裡為何叫養殖三文魚的「黃埔軍校」?來自江蘇的工程師,十年來見證中國三文魚養殖方法的從零到「先進」的歷程;土生土長的龍羊峽漁民,倚靠著這片...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高原聚寶盆
青海有一句說話:柴達木有奇寶、枸杞藜麥牛羊跑。一位山東創業者來到青海,如何種出如小辣椒般大小的枸杞?並成為了當地引入枸杞的第一人;從小吃氂牛肉、喝氂牛奶的當地人,怎樣把吃野生蟲草的氂牛發展出高營養的產...
【港青在邊城】青海篇:高原聖果
青海有一種被稱為「高原聖果」的果實「沙棘」,由生根發芽到成熟,需經歷5年寒暑,才會「修成正果」,每一顆都是時間的結晶,蘊含豐富維生素。港人袁木榮由香港出發,來到青海「尋寶」,找到了沙棘這一個寶藏。他善...
【港青在邊城】新疆篇:青年的選擇
走在新舊交融的喀什古城和伊犁六星街,主持人認識了幾位青年創業者,他們當中有人承繼上一代手藝開手工餅房、有人以少數民族服飾開旅拍店、有人糅合傳統與現代音樂開音樂咖啡店。他們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歡做的事、選擇...
【港青在邊城】新疆篇:「一帶一路」上的黃金口岸
霍爾果斯毗鄰哈薩克斯坦,有「千年驛站、百年口岸」的美譽,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也是走向中亞及歐洲各城市的中歐班列路經的重要口岸。主持人走在這個可「一步跨兩國」的口岸上,遇上幾位創業者,傾聽他們追夢...
【港青在邊城】新疆篇:快樂的傳承人
新疆喀什的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已有一百五十多年製作都塔爾、冬不拉等樂器的歷史。一家四代人堅持傳承此手藝只因為喜歡?90後小伙子如何向大師級師傅拜師學藝?
【港青在邊城】新疆篇:高山漁農寶庫
「好山好水養好魚」,賽里木湖的高白鮭是享負盛名的餐桌佳餚。其實賽湖雖然得天獨厚,卻因為低溫,原本是「寸魚不生」,今天能成為中國知名冷水魚高白鮭的天然養殖基地,背後原來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