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歷程的「三步走」
現今中國已成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既是人口最多,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成功走上富強之路,主要原因就是改革開放政策。 改革開放,即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改革開放的過程是以漸進式進行,各項改...
深圳上海成功「賣地」由港人促成
每當提到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圳特區往往被譽為「改革先鋒」。的確,深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推出了很多相當大膽和創新的政策,其中一個就是土地拍賣。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始土地管理,把土地的使用...
港人自掏腰包北上拓荒
1978年國家落實改革開放,廣東省深圳市於1980年率先成為經濟特區,是國家最早的經濟特區。短短40年,深圳由一個邊陲農業縣躍升成為全國一線城市,當中與香港淵源甚深,這就要從70年代末說起。 當時國家正處於百廢待...
自主研發「國之重器」 航母守護國土領海
過去十年中國海軍其中一個重大成就,就是進入「航母時代」。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2012年9月正式服役。「遼寧號」前身是前蘇聯海軍完成度只有68%的航母「瓦良格號」,由中國1999年購入後改建而成。 有了「遼...
天宮太空站 突破中國航天科技奮鬥成果
2023年11月,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三名航天員進駐天宮太空站,而在太空站駐留已經半年的三位航天員,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航天員能完成「輪換」任務,見證了中國在航天科技奮鬥多年的發...
中國深潛重器多突破 歐美科學家驚嘆
我國近年在深海探索方面有很多突破。在2012年,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成功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下潛7,062米,標誌中國可以探索全球九成九以上的海底。 「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是深海探索中其中一個響噹...
深海採可燃冰 中國全靠「藍鯨」
海洋佔地球總面積超過70%,當中深海更蘊含豐富資源,為人類提供龐大的潛在資源。 例如蘊藏在海底地層的可燃冰,是水同天然氣的高壓低溫情況下所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品,熱值比石油多10倍。 更重要的是,燃燒後的可燃...
南北極成新焦點 設考察站兩地探索
地球的南北兩極區域,是全球環境變化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的前沿陣地。而中國在極地探索,便取得不少成就。 中國自1985年在南極建成科學考察站長城站,陸續建成中山、崑崙、泰山、秦嶺等考察站。而在北極考察方面,中...
國風變潮服 中華文化傳承新體現
近年,兩岸三地興起了「國潮」,即是指國產潮流文化,電影、音樂、時尚設計乃至餐飲均展現出國風。 這些源自中華傳統的文化元素,不單止在兩岸三地社會流行,也慢慢被全球各地的人熟悉同喜愛,漢服復興就是國潮之一...
高鐵港珠澳大橋 創建一小時生活圈
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核心城市之一,與周邊大灣區城市及廣東省的交通連繫至為重要。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逐步發展,「一小時生活圈」概念已漸漸被香港人所接受,短期商務、探親、旅遊甚至每日往返兩地,成為不...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香港發展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特區政府以及媒體經常提及的名字,到底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的發展有多重要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下的重大發展戰略,由香港、深圳、廣州、澳門、珠海、佛山、惠州、東莞...
全球最快地鐵 未來灣區交通大動脈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當中,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基建發展方向。地下鐵路是部分大灣區城市重要的運輸交通系統,而在廣州更有一條全球運行速度最快的地鐵線,它更將是打造廣州、中山、珠海等一小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