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載生態修復 賽里木湖獲「重生」

位於新疆北天山山脈的賽里木湖,是古時絲綢之路北道所必經之處,素有「天山明珠」的美譽。「7000萬年的等待為了與你相遇」,這裡風景秀麗,但大家可能沒想到十多年前賽里木湖曾經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

由於全球變暖,過度砍伐導致水土流失,以及過度放牧使湖區草原生態退化,賽里木湖一度出現環境生態危機。

為使賽里木湖周邊地區重現生機,從2007年開始,新疆博樂市政府對賽里木湖展開了系統的保護修復工作。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退牧還草」。據了解,當地政府投入近2億元,在核心區16萬畝草場內遷出牧民900餘戶,遷出牲畜近25萬頭,環湖禁牧面積達42.5萬畝,面積大約有半個香港島大小,有效遏制區內過度放牧情況。

此外,通過激勵及引導當地牧民轉業,牧民除了能拿到退牧還草補貼外,有些牧民也能到景區工作,每月獲得穩定收入。

針對過往被破壞的草地和植被,當地政府投入7億元完成4.5萬畝、相當於420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環湖裸露地塊植被恢復和草地改良,修復16.45萬畝真草原,、相當於15000個標準足球場面積,又建設2座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污水,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後再用於灌溉之用。

經過一系列努力,賽里木湖自然生態得以修復,2021年更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國家對生態環境進行長期規劃、整體設計、區域統籌,完善政策措施,籌集資金,利用新節能技術,守護藍天、水質、淨土。賽里木湖的生態修復,正好體現了中國維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決心和行動力。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