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科】「三家分晉」成春秋戰國分水嶺
【中國歷史科】「三家分晉」成春秋戰國分水嶺

東周的「春秋」和「戰國」時期,到底是怎樣定分界呢?原來是按照「三家分晉」這重大歷史事件而劃分的。

「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晚期所發生的一件重大事件。當時諸侯國晉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據北宋司馬光所撰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意味著春秋結束,踏入戰國時期。

周代時期,各國諸侯慣於將公室子孫分封做大夫,大夫有封地便成為有血緣關係的屏衛。但晉國驪姬之亂後,晉國再無分封過公子為大夫,出現「晉無公族」的情況。後來,晉平公以「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並且扶植不少異姓大夫,令到當時有部分氏族如狐氏、趙氏、先氏、韓氏、魏氏、欒氏等成為了晉國內的強大氏族。春秋中晚期各氏族展開幾十年的權鬥及兼併,至晚期僅剩如「晉國六卿」。

春秋末期,「晉國六卿」之間展開權鬥,先有智、趙、韓、魏四家滅了范氏、中行氏兩大夫,後來趙、韓、魏三家再聯手消滅智氏,達成「三家滅智」。去到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開始瓜分晉國剩低的土地,並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獲周天子封為諸侯,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