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科】儒家思想在孔子以前的形態
【中國歷史科】儒家思想在孔子以前的形態

春秋戰國時期,除了諸侯混戰外,後世人對當時其中一個認知就是百家爭鳴。百家爭鳴,後世人稱為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當時有很多不同的思想主張存在,所反映是有識之士的濟世想法或對天地鬼神的一種探究。

在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當中,儒家是其中一大主流,往後中國歷朝歷代也受儒家思想所主導,而儒家思想的宗師是春秋時期的孔子。然而,在孔子以前儒家思想已逐漸成形。據班固在《漢書》所介紹:「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敘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最高。」而清末民初國學大師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則1認為「儒本求雨之師,故衍化為術士之稱」。

從以上記載可見,儒是一種同以宗教為生的職業,負責治喪、祭神等各種宗教儀式,早於孔子以前已經出現。不過儒家這一思想流派在孔子以前未有象徵性嘅人物,或者一套較完整的思想理論。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