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社會安全
何謂社會安全

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發生恐怖襲擊。(新華社)

1. 何謂社會安全

社會安全包括社會治安、社會輿情、公共衛生等方面,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面臨重大疫情、群體性事件、暴力恐怖活動、新型違法犯罪等威脅。維護社會安全必須健全法制,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應對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等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資料來源: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


2.認識國家的社會現況

根據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中國2020年人口共14.1178億人(141,178萬人)。

按區域劃分,東部地區人口為563,717,119人,佔39.93%;中部地區人口為364,694,362人,佔25.83%;西部地區人口為382,852,295人,佔27.12%;東北地區人口為98,514,948人,佔6.98%。


3. 國際社會安全隱患重重

近年,激進主義、極端主義以至恐怖主義在世界各地出現,對全球國際秩序以至各國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威脅。因此,如何維護社會安全、防範各類破壞社會的激進行為,成為各地政府一個重要議題。

有研究指出,激進化可體現於認知及行為兩個層面,所謂認知激進化就是思想上的激進化,包括在個人信念上相信和接納極端思想,同時接受以暴力表達極端思想;至於行為激進化就是將認知激進化實踐於暴力行為當中。


4. 維護社會安全相關的措施

社會安全關係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同時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對於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意義重大。對於維護社會安全,中央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及法規,藉此消除危及社會安全的不穩定因素。

通過《反恐法》打擊恐怖主義苗頭

為遏止激進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在內地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於2015年12月通過(2018年4月修正),將反恐怖主義納入國家安全戰略,防範和懲治恐怖活動,同時加強反恐怖主義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規

為應對突發的公共事件,國家先後推出多項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年施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3年施行、2011年修訂)等,規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管理,加強各級部門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建立社會信用系統

自2014年起,中央政府逐步建立社會信用系統。國務院發佈實施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要求全面推進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為政務誠信、社會誠信、商務誠信以及司法公信。它以法律、法規、標準和契約為依據,以健全覆蓋社會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合規應用和信用服務體系為支撐,以樹立誠信文化理念、弘揚誠信傳統美德為內在要求,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目的是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