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檔案EP12:【金融安全】千億退大鱷保金融儲備:國際炒家狙擊香港、特區保經濟安全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更是經濟重要支柱。雖然香港金融系統健全穩固,但也經歷來自外國的金融大鱷衝擊,最著名的一次就是1998年特區政府成功「打大鱷」。

上世紀九十年代,亞洲地區成為全球最火熱的新興經濟地區,經濟過熱造成過量信貸,最終導致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對沖基金及國際炒家通過各類投機拋空活動,連番狙擊亞洲各國的匯市及股市,賺過盤滿盆滿,當中以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 最為著名。後來,國際炒家瞄準的目標便是香港。

1998年8月,對沖基金及國際炒家在香港證券市場、貨幣市場興風作浪。受到國際炒家的追擊,港元持續受壓,沽空活動不斷升溫,亦有媒體報道指人民幣貶值和聯匯制度將會崩潰的消息,引起市場恐慌。

面對外國金融大鱷的挑戰,特區政府決定採取行動,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外匯市場作出干預,保持1美元兌7.8港元的匯率水平。在8月14日開始,特區政府打破常規,動用外匯基金入市,在股票和期貨市場雙邊反撃。在8月28日即政府入市行動最後一天,來自投機者的沽售壓力達到高峰,當天更創出790億港元歷史新高的交易量。最終特區政府成功穩定香港外匯及股票市場,國際炒家鎩羽而歸,損失慘重,當日可算是「大奇蹟日」。

在這次金融保衛戰中特區政府動用1,181億港元捍衛外匯及股票市場,消耗近13%的外匯基金。

如果大鱷得逞,造成貨幣、金融體制崩潰,拖垮經濟,香港會怎樣?香港是中國土地上最國際化的金融中心,維持穩定及安全的營商環境,亦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一環。

更多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