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於2019年1月登陸月球背面。(新華社)
嫦娥奔月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傳說,到底月球的真實面貌又是怎樣的呢?中國人不再需要依靠外國的科技,也能一睹「月宮」的真面目。
2020年,中國探月器「嫦娥五號」成功從月球挖「土」並帶返地球,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完成「繞」、「落」、「回」三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
中國於2004年正式開展「嫦娥」探月工程,工程共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探」、「登」、「駐」)三個階段,當中「無人月球探測」再分為「繞」、「落」、「回」三步走階段。
2007年發射升空的「嫦娥一號」,成功完成繞月飛行,傳回大量科學探測資料,包括獲取全月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佈等。2010年升空的「嫦娥二號」,在繞月飛行中對新技術進行試驗和驗證,對未來的預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並獲取更豐富和準確的探測資料,及後更成功變軌飛往小行星,對圖塔蒂斯小行星作飛越探測。
2013年發射的「嫦娥三號」,成功將著陸探測器及玉兔號月球車於月球表面著陸,標誌著三步走中的「落」階段取得重大成功。2018年5月中國發射了首顆月球中繼衛星「鵲橋」,為著陸器與地球站之間提供通訊鏈路以傳輸測控通訊訊號和科學資料。隨後於2018年12月中國發射「嫦娥四號」,當中的玉兔二號月球車成功於2019年1月登陸月球背面,並拍攝世界首張近距離的月背影像。
2020年11月發射的「嫦娥五號」,於同年12月成功降落月球表面,並在特定區域進行分析採樣並進行挖土工序,然後發射返回器將2公斤月表土壤帶回地球,標誌著三步走中的「回」階段取得重大成功。
穹蒼,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中國人憑著自身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步揭開「月宮」的神秘面紗。
評論